清晨七点,苏州姑苏区独居老人姚阿伯家中,生命体征监测雷达悄然生成一份睡眠报告,同步发送至千里之外儿子的手机。新添的12项智能适老产品,为这位银发长者的独居生活增添了科技守护的安心。在江苏,今年将有6万个像姚阿伯家这样的银龄家庭,通过政府大力推动的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行动,开启更安全、更舒适的晚年生活。2025年,这项以“为银龄生活添暖意,让居家养老更安心”为宗旨的行动正加速推进,悄然改变着无数家庭的养老图景。
在无锡梁溪区王阿婆家的卫生间里,施工队长正仔细调整着扶手的安装高度:“老人家膝盖不好,上次在浴缸边差点摔倒,我们特意把扶手装得比常规高度低10厘米。” 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网施工队长的话,道出了江苏适老化改造的核心——个性化。
江苏的改造方案从不是“一刀切”。针对独居老人,重点强化安全防护,除了在卫生间铺防滑地砖、装扶手,还会把厨房灶台改造成防烫型,避免老人操作时被烫伤;对于半失能老人,则增加移位器、护理床等辅助设备,方便家人照护。在常州,民政部门还会提前派评估员入户,用“适老需求评估表”记录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像老人常坐的沙发高度、夜间起夜次数等细节都被纳入考量,再据此制定改造方案。
智能化的嵌入,则为居家安全增添了科技保障。常州79岁的孙晓明老人对此深有体会。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减退有时让她忘记及时关火。新安装的烟雾报警器,成了她居家养老的“安全哨兵”。“这些智能产品真是帮了大忙。”孙晓明指着家中的烟感报警器、燃气报警器和智能门磁欣慰地说,“国家补贴30%,算下来能省近一千块钱,关键心里踏实多了。”子女不在身边的日子里,这些智能装备成了她贴心的“隐形管家”。据统计,仅2024年,江苏就为14万户像王阿婆、孙奶奶这样的老年家庭送上了专属的“焕新”方案,让“原居安老”的愿景照进现实。
“感觉换了个家!”常州市天宁区北宁街小区的仇阿姨,站在焕然一新的厨房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曾经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网橱柜门脱落、水槽常年漏水、油烟机灶具用了二十多年的老旧厨房,在政府补贴的助力下彻底“焕新”。“政府补贴让我们下了决心,真是解决了大问题!”如今,她逢人便夸这桩“适老”又“舒心”的好事。
这背后,是江苏省政府、企业合力拧成的一股绳。 政策杠杆是撬动改造的关键——今年江苏将单户最高补贴金额从去年的3000元大幅提升至1.5万元,足以撬动价值高达5万元的整体改造工程,大大降低了像仇阿姨这样的家庭负担。
要让好政策“看得见、摸得着”,创新宣传至关重要。常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潘真介绍,当地创新将集装箱改造成“适老化展车”,运用液压升降技术,在9米×4米的空间内浓缩展示卫生间、厨房、卧室等精装适老场景。这辆特别的“大篷车”选择早晚凉爽时段开进公园、社区,传播效果显著。在乡镇和农村,宣传方式更接地气。镇江丹阳把“流动宣传车”开进庙会,将改造方案触手可及地展示出来。截至目前,这辆“流动宣传车”已撬动适老化改造需求超600份订单,其中160多户已完成改造落地。
保障实惠落地,监管与比价机制必不可少。“我们连云港建立了严格的企业监管与比价机制,与京东等大型平台对标,一款助听器通过比价,实实在在让老人省了3000元!”连云港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胡伟介绍道。同时,产品供给也更趋普惠共享,扫地机器人、按摩椅、智能马桶等老人与家庭成员都能受益的产品被纳入范围,覆盖更广需求,提升家庭整体改造意愿。
市场主体的活力,是服务普惠落地的核心引擎。江苏盛通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淘老汇”平台,正是这股活力的代表。董事长潘道伟介绍,其打造的“淘老汇”平台,线多种适老商品,线家,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适老化产品全渠道平台。“老人只有亲身体验,才知道有多少产品能真正提升晚年生活品质。”潘道伟强调体验的重要性。去年该公司承接全国适老化设施集采服务超6亿元,今年预计突破10亿元,强劲的市场活力正成为普惠服务落地的核心引擎。从最初“老年人不接受”到如今“适老化设施进家庭”,这些创新实践功不可没。
尽管“焕新”行动整体推进顺利,但要让适老化改造真正形成可持续的“朝阳产业”,仍需跨越几道现实鸿沟。
补贴比例下调后,政策撬动市场的作用受到一定影响。连云港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胡伟坦言:“今年80岁以上老人补贴从80%降到30%,一些‘可买可不买’的老人就暂时搁置了焕新计划。” 政策红利如何更精准地聚焦收入一般的城乡“夹心层”老人,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当前探索的“财政补贴+商业保险+家庭共担”等多元化保障机制显得尤为迫切。连云港已将宣传服务重点转向中老年群体,鼓励他们为自己的高龄父母进行适老化改造投资。
当前,新兴涉老产业可持续性发展面临挑战,普遍面临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的问题。潘道伟以自身为例:“去年公司业务量6亿元,但利润仅2000万元,3%的利润难以覆盖前期投入以及持续的研发、仓储等各项成本。”这也呼唤更长效的政策支持,如金融支持、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为企业深耕这片“蓝海”注入持续动能。
认知与信任的鸿沟同样不容忽视。上海天与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常州区域负责人张志杰深有感触:“不少老人对适老化改造的理解还停留在老式拐杖、轮椅上,完全不了解智能监测、厨卫翻新等创新服务也在补贴之列。”面对几十家入围服务商,老人们常常陷入“选择困难症”。
更大的障碍来自数字操作门槛,“好几次老人已下决心改造,一听说要用手机操作申请,立刻打了退堂鼓。”张志杰说。为打通“最后一公里”,江苏多地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服务。专业的“社区银发顾问”队伍应运而生,尤其关注高龄、独居老人,提供上门评估与代办申请。南京玄武区印制1000多份宣传海报覆盖全区800多个小区,同时在适老体验中心组织产品展览,让冰冷的政策条文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温暖服务。
如今,江苏的适老化改造还在继续推进。从定制化的改造方案到贴心的智能设备,再到多方携手的温暖服务,江苏用“焕新”行动让老人们在熟悉的家中,既能留住生活的烟火气,又能收获满满的安全感。这不仅是对老龄化挑战的积极应对,更是对每一位老人的用心呵护。
资料来源:江苏民政、丹阳民政、南京市民政局、江苏省民政厅、中国江苏网、人民网江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