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家水费拖欠两年多了!”一通突如其来的本地号码来电,让我的耳畔嗡嗡作响。我习惯性地每月预存生活费,怎么可能欠缴水费?和对方争辩许久,我们都觉得对方在胡搅蛮缠。然而最终,我却发现自己真的有一笔水费从未缴纳,还因此产生了滞纳金。这究竟是电信诈骗的新变种,还是社会服务存在漏洞?这让我不得不开始反思。
起初,接到陌生来电声称欠费,我的第一反应和大多数人一样:“骗子又来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退休工薪族,每月领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生活费用预存好,生怕家里断了水断了电。然而这一次,即便我自认为做得滴水不漏,却仍然被一通电话搅得心神不宁。
事情的缘起很简单。那天,我正陪着老伴在医院输液,百无聊赖地接听了这个催缴费用的电话。对方的语气颇为专业,一口气报出了前后几个月份,说我连续两年没有缴纳某项水费。当时我就在心里嘀咕,这骗子业务能力也太差了吧!我的账户里一直有余额,缴费记录也从未中断过!
然而,当对方准确地说出我的小区名称和楼栋号时,我开始有些动摇,难道这不是诈骗?双方僵持了一会儿,对方突然问道:“您是不是住在8楼以上,家里装有太阳能热水器?”这才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高层住户每户都配备有两个独立的冷、热水表,而微信公众号上只显示其中一个账户的信息!这个细节,不仅是对于我们这些老年人,恐怕就连不少年轻人都会忽略。
回想起当初办理水费卡的情景,我仍然记忆犹新。在柜台前,我忙着签字、领卡,工作人员只是将两张分别标注着冷、热水的IC卡一股脑地塞进了合同包里。当时只觉得手续繁琐,也没有深究。如今出了问题,再翻出那份厚厚的资料,才恍然大悟。如果当初能有一句温馨的提醒,比如在微信公众号页面上弹窗提示:“两张卡需要分别绑定”,或者每季度推送一次详细的账单,相信很多误会都完全可以避免。而现在,一句冷冰冰的“不懂请咨询人工客服”,对于我们这些不熟悉智能手机的大爷大妈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毫无帮助。
这并非个例。2025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突破3亿,其中约42%的人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数字服务障碍(数据来源:民政部白皮书)。像这种看似“小概率”的误会,其实在银发群体中屡见不鲜。我的邻居王大爷就曾经因为不会切换手机APP上的账户,把燃气卡充值到了别人的名下;还有李阿姨,每次用医保电子凭证买药时,总担心点错按钮,多花冤枉钱。
再看看我们身边,不少小区适老化改造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真正落实到细节之处,却总是差那么一点劲儿。例如,公众号在绑定多个账户时没有明显的提示,柜台办理业务的流程过于复杂,通知方式也过于单一……这些隐形的门槛,让不少像我这样的“生活小白”吃尽了苦头。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归属”就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扯皮大战:究竟是用户粗心大意,还是服务不够到位?
北京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大学老龄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的适配度仅为65%,其中针对高龄或行动不便的长者的信息提示与人工辅助覆盖率更是不足50%。而现实情况是,中老年人在面对新技术、新系统时往往缺乏足够的指导。一些基层工作人员习惯性地认为大家都理应会操作智能手机,却忽视了个体之间巨大的数字鸿沟。
根据国家统计局核准的数据,仅2024年度,全国因信息遗漏导致公用事业费用错缴、漏缴的案例就超过了40万起,其中70%以上涉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家庭。这不仅仅是一笔经济损失,更折射出当前社会治理中的短板和盲区。“国务院适老化改造补贴申领指南”中明确提出,要优化线上线下融合渠道,为特殊群体提供“一站式帮办代办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服务。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们距离真正实现无障碍的数字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自省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我们自诩精明,却往往低估了现代生活里那些隐藏的“小机关”。就拿我的朋友来说,她的丈夫喜欢养鱼,每月光是换鱼缸的水就要花掉上千元,而她却乐呵呵地以为9块钱就能解决所有的用水需求。
这次“夏季补贴计划”带来的水费乌龙事件,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追求数字化、智能化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忽视那些被时代浪潮渐渐淹没的“银发群体”。如何填补数字鸿沟,如何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便捷、安全、有温度的社会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唯有真正关注细节,从每一个细微之处入手,才能让“适老化改造”不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真正走进老年人的生活,温暖他们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