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场席卷全国的旧城改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这并非简单的修缮粉饰,而是关乎亿万居民居住环境改善的重大民生工程,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国家住建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初,全国仍有超过16万个老旧小区亟待改造,涉及居民约1.6亿人。 这些饱经沧桑的老旧小区,如同城市肌理上留下的深深印记,见证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也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然而,陈旧的设施和老化的功能已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亟待更新换代。
为此,住建部与发改委于2025年3月联合印发了《全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增效实施方案(2025-2030)》,明确提出从2025年起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预计总投资将超过4万亿元。这项宏伟计划不仅为城市更新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更将为四个主要群体带来切实的福祉。
首先受益的是老年人。我国老旧小区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高达3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许多老旧小区普遍缺乏电梯、坡道,公共设施也欠完善,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新方案明确要求所有改造项目必须100%达到适老化标准,具体措施包括加装电梯、铺设防滑地面、增设无障碍通道等。北京市海淀区一个试点改造的老旧小区,老年人外出频率提升了78%,居家满意度也提高了63个百分点。 住在上海杨浦区国和路老旧小区的张大爷深有体会:“以前住在五楼,腿脚不便,几乎不敢下楼。现在小区加装了电梯,我能经常出门晒太阳了,孩子们来看我也方便多了!” 截止2024年底,全国已有28万部电梯通过旧改加装到老旧小区,预计2025年将增至50万部,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保驾护航。
其次,房产持有者也从中获益匪浅。《2025年中国城市更新价值研究报告》显示,经过综合改造的老旧小区,房产均价普遍上涨15?0%,在一二线城市尤为显著。例如,广州市2024年旧改后的小区房产价值平均提升了22.7%,远超同期新建商品房的增值率。 但这并非仅仅是资产的增值,更是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新方案强调对小区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包括水电气管网更新、建筑节能改造、智能安防系统安装等。2025年一季度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已完成改造的小区居民满意率高达91.3%,比改造前提高了47个百分点。郑州李先生感慨道:“我家小区建于1998年,以前管网老化,经常停水。改造后,不仅解决了这些问题,还安装了智能门禁和监控,小区环境焕然一新,现在周末都不想出门了。”
社区商业经营者同样是受益群威廉希尔体之一。新方案提出的“社区微经济激活计划”,鼓励在旧改过程中合理规划商业空间,发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商务部数据显示,完成旧改的社区商业网点平均增加了35%,年营业额提升了42.6%。杭州拱墅区一处老旧小区的改造,将原本杂乱的底商进行了统一规划,引进了便利店、鲜食店、社区诊所等12家商户。改造前,底商出租率仅为60%,月均租金约28元/平方米;改造后,出租率飙升至98%,月均租金达到52元/平方米,商户张女士的月收入更是翻了一番多。2024年我国社区商业市场规模已达3.7万亿元,旧改释放的巨大潜力将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
最后,具有特殊住房需求的人群,例如年轻租户和新市民,也得到了关注。新方案首次提出“包容性社区”概念,满足多元化居住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初,全国约有2.9亿人在城市租房居住,其中78%集中在老旧小区。南京鼓楼区一处老旧小区改造中,专门规划了150套长租公寓,配备了共享厨房、洗衣房、健身房等设施,租金比周边商业公寓低20%左右,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入住,小区60岁以下人口比例从改造前的43%提升至67%。90后租户王先生说:“我和爱人都是外地来南京工作的,以前住的地方又小又贵,现在这里环境好,也交到了很多朋友,真正有了家的感觉。”
针对不同城市、不同类型小区的实际情况,新方案还提出了分类改造策略,例如对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小区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性改造,对结构安全有隐患的小区进行结构加固,对基础设施落后的小区进行“织补式”改造。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研究表明,旧改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测算显示,每投入100亿元旧改资金,可带动GDP增长约168亿元,创造就业岗位约2.3万个。2025年,住建部计划完成3.9万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惠及居民约3900万人,并通过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预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5万亿元。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旧改的最终目标是让城市更宜居、更有温度。随着2025年全面旧改方案的实施,老旧小区将焕发新生,那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房子,将以全新面貌继续见证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为亿万居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