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文字解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文字解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文字解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文字解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读
2025年7月28日,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7年)》(铜政办〔2025〕11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解读如下: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建设老年友好城市提供了顶层设计依据。2024年民政部确定我市为全国老龄工作联系点(全国共有12个,安徽仅1个)。2025年市政府将“探索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截止2024年12月底,我市常住人口130.2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33.98万人,占比2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07个百分点;65周岁及以上人口24.17万人,占比18.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8个百分点。随着我市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老年人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为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有必要出台《行动方案》。
一是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国家层面先后出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作出明确部署。《行动方案》的出台是铜陵市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及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的具体举措,确保国家战略在我市落地生根。
二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通过构建老年友好的服务、空间、社会参与、人文和业态环境,切实解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健康保障、交通出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年人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不断增强其幸福感、获得感威廉希尔和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不仅能满足老年人需求,还能带动“银发经济”发展,释放老年人消费潜力,培育智慧养老、康复辅具等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鼓励其参与社会服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为城市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四是履行全国老龄工作联系点职责的使命担当。铜陵市作为全国老龄工作联系点(全国共12个,安徽唯一),承担着探索老龄工作经验的重要任务。目前我省尚没有城市开展老年友好城市建设,《行动方案》的出台是铜陵市积极履行职责,力争通过实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其他地区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提供借鉴。
2025年1月市民政局、市委老干部局赴山东威海考察,4月副市长吴强带队赴浙江温州考察,学习外地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市实际,完成《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工作。3月吴强副市长主持召开全市老龄工作推进会,各涉老部门对《行动方案》进行了充分研究讨论。会后,于3月、5月两次征求意见,会商各部门提出本年度和到2027年重点任务指标。《行动方案》经过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通过、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价、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估、合法性审查,并在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最终形成《行动方案(送审稿)》,经市政府2025年第6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7月28日正式印发。
《行动方案》通过量化目标、分类行动、要素保障等措施,在全文23项重点工作中提出了19个量化指标,围绕“服务友好、空间友好、参与友好、人文友好、业态友好”五个维度、实施“五大行动”,构建分层分类的行动体系,努力打造包容、和谐、创新、发展的老年友好型城市。
1.实施老年友好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聚焦服务友好,提出发展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品牌建设,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优化老年助餐服务体系、解决城乡老年人“一餐热饭”刚性需求;深化医养结合服务,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探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社区公共服务,优化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服务民生工作内容。
2.实施老年友好空间设施改善行动,聚焦空间友好,提出推广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公共交通适老化改造,推出“敬老爱老”公交线路;打造更加舒适的老年生活空间,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威廉希尔设施配建,实施园林绿地、绿道网建设及生态保护系列工程;提升乡村宜居度和便利度;探索老年宜居住宅建设,集中开展住宅老旧电梯维修改造更新专项行动等内容。
3.实施老年友好社会参与助力行动,聚焦参与友好,提出完善老年教育体系、实现基层老年学校全覆盖;丰富老年文体活动,完善老年文化体育设施;开展“银龄行动”,发展老年协会组织,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老年人参加志愿服务;探索促进老年人再就业等内容。
4.实施老年友好人文环境关爱行动,聚焦人文友好,提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加强老年用品质量和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倡导老年优先优待,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智慧社会;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开展“敬老月”主题宣传,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为老志愿服务等内容。
5.实施“银发经济”产业孵化行动,聚焦业态友好,提出培育智慧养老、康复辅具、老年用品等潜力产业,推进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应用;改善“老年友好型”金融消费环境,探索建立符合养老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机制;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以及扩大老年消费,培育健康养老基地等内容。
为保障方案落实,成立市级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专班,负责组织、协调、推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专班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日常工作,建立联络员例会和定期调度制度,研究具体工作推进事宜。市直相关单位根据职能加强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土地规划、财税融资等方面的要素保障,做好涉老政策协同。县区政府负责具体落实和统筹做好本区域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工作。